紡織產業轉移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隨著沿海地區勞動力資源緊張,土地、能源和管理成本大幅上升等形勢的嚴峻,新疆等中西部地區成為承接東部紡織業轉移的重點區域,紡織產業西移已成大勢所趨。
借產業轉移行升級之路
華孚在產業轉移中主要是通過兼并收購加技改擴建的方式來實現產能擴張及產業區域布局。同時根據自身定位及不同區域實施不同戰略。
為了充分利用新疆優勢資源,整合產業資源,華孚在2006年就已開始了西進戰略,產業鏈前移。繼2005年并購整合新疆縱橫棉業后,2009年又先后并購整合了新疆五家渠青湖紡織、石河子新八棉、奎屯錦業紡織,目前華孚在新疆擁有8萬畝的長絨棉棉田、30萬錠的紗線廠,建立了農場、軋花廠、紗線廠一條龍的高級棉產業鏈。還分別在新疆阿克蘇和農六師五家渠規劃了100萬錠的色紡工業園,在奎屯與農七師合作投資50萬紗錠,在石河子擬投資50萬紗錠,以進一步整合疆內優質棉花資源。其中五家渠色紡工業園項目一期納入到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實施順利。新疆阿克蘇100萬紗錠及奎屯50萬紗錠項目也在陸續開工建設。
其次,各區域戰略定位和發展重點有所區分。按照東西部不同的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結合企業現有裝備分布和技術力量,華孚對各生產基地規劃了不同的戰略定位。浙江處于沿海地區,可以充分發揮技術、研發、品牌和營銷的優勢,定位于高技術、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的研發和打樣基地,主要承接多品種、小批量的定制化產品,是華孚新型紗線的策源地;中西部三大生產基地主要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規模化的、標準化的中高檔色紡紗線,是華孚橫向延伸和縱向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后,借產業轉移,行產業升級之路。產業轉移不是簡單的設備搬遷。過去的無數經驗表明,低水平的產能擴張注定是失敗的。華孚在中西部三大生產基地進行產能轉移、產能整合時,總是把它當作一次很好的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和設備升級的好機會。在新疆產能布局時,充分考慮了當地的勞動力特點和資源條件,南北疆全部采用了新型高效色紡紗工藝和先進裝備。 |